GA黄金甲·(中国区)官方网站

GA黄金甲动态

核电在中国,仍是一条康庄大道

  • 时间:2011-05-30
  • 来源:科学时报

  来源:科学时报

  “在役核电机组安全生产业绩稳步提升,核电装机容量首超千万千瓦;以核电工程建设为依托,核电装备国产化取得新突破;核能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海外开发取得重大成果。”5月20日,在第十四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杨岐介绍了中国核电发展情况。

  “十一五”是我国核电发展历史中的重要时期,是我国核能行业实现重大转折、健康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五年。

  据介绍,2010年,岭澳核电站二期1号机组、秦山二期扩建工程3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当年新增核电装机容量174万千瓦,我国大陆在役核电机组达到13台,装机容量达到1082万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在役核电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实现年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6.6%,累计上网电量同比增长6.5%。

  “十一五”期间,国家实施了《“十一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我国核电制造基地的装备水平可与国际先进水平媲美,研发水平和制造能力大幅提高。一批核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数字化仪控系统国产化取得积极进展,二代改进型核电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三代核电关键设备国产化稳步推进。国内主要核电制造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投入和专项技术改造,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和锻铸件改扩建生产基地相继投入使用。

  杨岐介绍说,2010年投产的2台核电机组建设工期缩短到56个月以内;模块化制造和建设技术在AP1000项目上首次成功应用。中核建设集团公司承担了国内所有核电站的核岛工程、部分常规岛工程以及出口巴基斯坦核电站的工程项目。
    杨岐同时透露,目前工信部、国家国防科工局积极推进《原子能法》立法工作。

  福岛核事故不会动摇中国的前进决心

  杨岐分析了福岛核事故原因:地震及次生海啸叠加超过设计基准,应急电源丧失,堆内余热不能及时导出,反应堆厂房(二次安全壳)内缺少必要的消氢装置,安全壳自由容积太小,抑压池位于堆芯下方,无法建立自然循环,乏燃料水池在丧失电源的情况下缺乏有效的冷却或补水手段,缺乏应急情况下长期的淡水水源,从而导致“复合型共模失效”。

  杨岐认为,国务院常务会议3月16日作出全面安全检查和在国家核安全规划发布之前暂停审批核电新项目等四点决定,将有力推动我国核电界认真吸取福岛核事故教训,寻找薄弱环节,切实加以改进,构建更加牢固的安全基础。

  据了解,中核集团公司、中广核集团公司、中电投集团公司等相关核电企业单位积极响应国务院常务会议“四项决议”,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核设施安全检查。国家核安全局和国家能源局正积极筹备,组织国家级检查。

  “发展核电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必须更加有效防范极端自然灾害对核设施安全性的影响。”杨岐说,要考虑严重事故和超设计基准事故,考虑多重自然灾害,或极端自然灾害与次生灾害叠加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并结合我国核电厂厂址条件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抗震、抗台风、防洪(海啸)的安全管理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强核电厂重要安全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杨岐特别强调,必须切实强化在役和在建核电厂重要安全系统,特别是事故冷却系统、应急电源、监测仪器在重大事故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平和应对极端自然灾害的能力。

  完善核应急预案,提高环境监测和重大核事故应急响应能力。特别是加强中央、地方政府和核电厂之间的统一协调、指挥和决策能力,各种应急资源的调配能力,事故处理专家系统的支持能力和核电厂自身现场抢险救灾能力。

  技术创新确保核电安全高效发展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黄学清则表示,技术创新能够确保核电安全高效发展。

  “核安全是核电发展的根本要求和生命线,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我们知道,在核动力厂中建立并保持对放射性危害的有效防御,以保护人员、社会和环境免受危害是总的核安全目标。总的核安全目标包括技术安全目标和辐射防护目标。”

  在核安全体系中,技术安全是核设施安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核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核安全监管体系、纵深防御与应急体系一道构成核安全的基础。技术安全要求选择先进、可靠并经验证的技术。随着我国核电多基地、多项目、规模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在确保核电工程建设质量与生产运营安全方面,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也将日益严峻,必须更加重视,更加谨慎应对。

  黄学清举例说,福岛核电运营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长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许多做法上与透明文化的要求背道而驰,曾多次出现在事件发生后瞒报信息甚至篡改记录的情况,也曾经发生电站系统设备可靠性管理失效而导致的事故。“营运单位在早期应对中存有一定的侥幸心理,没能尽早采取更为果断有效的干预措施,这很可能是导致事故不断蔓延和扩大的重要因素。”

  “我国核电在安全保障方面具备很好的基础和条件。”黄学清说,我国核电堆型是在上世纪80 年代技术基础上,经过大量优化改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应对严重事故方面的措施足够严密(福岛核电站为上世纪60年代技术)。我国核电厂址的选定一直遵循最严格的规定和标准,目前在运和在建核电站所在的沿海地区发生强烈地震的概率很小。我国大陆架与近海地形特点决定了受严重海啸威胁的可能性更小。

  核电安全水平的提升应在安全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新材料研发、新工艺新设备研发等。通过对核事故的分析、经验总结及以此为基础开展的技术改进与技术创新,一直是核电发展历史的主线,通过技术创新,核电安全性与经济性在不断提升。




网站首页
GA黄金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