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黄金甲·(中国区)官方网站

GA黄金甲动态

咨见 | 构建幸福电力生态网 —“电力+互联网”发展探析

  • 时间:2022-08-18
  • 来源:GA黄金甲软件

咨见 | 构建幸福电力生态网 —“电力+互联网”发展探析

前言

在互联网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冲击下,当前全球电力企业都在面临一轮新的挑战和业务变革。我国也逐步推进电力的市场化改革,国内电力企业正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这些机遇和挑战将使传统的电网企业的未来市场环境和经营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电力市场的参与主体多样化,市场成员身份界限日益模糊,竞争模式逐步显现,数据将成为电力企业的重要资产和竞争力支撑,由“比特”来管理“瓦特”成为未来的趋势。

从传统的理解上看,我国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体现资本优势、技术壁垒、政策性行业垄断等硬实力上。但是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渐放开,更多的资本和市场主体将进入该行业。电力企业原本的优势会逐渐削弱。在这波转型大潮中,最重要的任务是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占领核心阵地,保持市场优势和行业主导地位。

未来电力行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数据资产的管理、发掘和利用能力上。围绕电力网,建立电力信息网,通过全面掌控发、输、配、售、用电环节的数据信息,用数据连接电力生态链。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优势,成为电力生态链的核心和主导成员,维持行业优势地位和控制力;另一方面,基于电力生态链展开各类电力服务的扩展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传统工业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升级,扩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企业级市场篇

一、电气化工业的数字化革命

以工业电气化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已逾百年,虽然历经第三次工业革命、新兴IT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但是从产业规模、工业产值、国民经济比重等方面看,电气化工业作为传统产业,依然处于工业的主导地位。我国提出工业4.0战略,发展工业互联网,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传统工业的数字化转型,推进工业的创新发展。

站在电力行业角度思考,我们将面对两个视角:一方面,电力行业属于传统工业,自身需要面对数字化转型,推动能源互联网的的建设,从电力生产、调度、输送、交易和设备运维等方面实现电力的数字化运营管理;另一方面,电力作为主要能源,是工业企业投入占比较大且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之一,电力的消费具有实时性的特点,电力供应过程即是企业生产过程,电力供应方也企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因此电力企业肩负着助力用电企业实现工业的数字化转型的使命,电力企业不仅为其他工业企业提供电力,还需要提供数字化的信息服务,辅助用电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

咨见 | 构建幸福电力生态网 —“电力+互联网”发展探析

◆数字化电力

根据电力生产经营的特点,可以将电力行业供应链分上下游两段:

电力行业供应链上游是发电和新能源开发,核心是各类发电企业。由于发电类型不同,管理方式和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主流依然还是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火力发电。电力上游的数字化产业协同主要侧重于火电产业数字化管理和协同问题。数字化平台可以包含以下内容:

1)电煤交易平台

2)电煤与发电产能在线平衡

3)共享电煤物流平台

4)电煤供应链金融服务

5)碳排放交易平台

6)数字化煤厂

7)燃煤智能掺烧

8)机组负荷管理

电力行业供应链下游是电力输送配、购售电交易,核心是电网公司。电力作为商品具有同质化的特点,因此电力下游管理模式和企业间协作方式基本趋同。电力下游的数字化管理主要侧重点在安全稳定的输送配与灵活的电力市场化交易管理。数字化平台包含以下内容:

1)电力交易与结算平台

2)电力供应链金融服务

3)数字化电网资源平台

4)线路、变电、配网GIS

5)设备在线监控和智能运检

6)数字化电力调度平台

7)分布式能源并网管理

◆数字化用电

电是特殊商品,电力供应和电力消费是同时进行的。用电企业在生产环节消费电力,供电企业同时向其提供电力。供电企业也可以算作是用电企业生产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供电和用电企业之间存在紧密的生产协同关系。供电企业对生产企业不仅仅提供的是电力,还可以包含各种和生产经营相关的信息服务,包括用电筹划、能耗分析、节能方案等用电服务。同时可捕获企业生产经营信息,作为电力调度和输配电网规划建设的决策依据等。数字化用电平台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客户服务平台

2)用电监控与抄表

3)企业用电筹划

4)企业设备能耗分析

5)用电大数据分析


二、电力供应链金融

按照 IT行业XaaS的概念,即“一切皆服务”( everything as a service),而服务都是可计价的资源,可计价的资源,都可以作为一项金融资产。经营一项服务,可以理解为经营一项金融资产。在泛金融时代,所有的商业行为,都可视同是一种资金的融通。因此能源服务即是能源金融。互联网金融下面的分支是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下面的分支是能源金融,能源金融下面的分支是电力金融,而电力金融衍生到普通大众,则又可归入到消费金融。泛金融时代,无论企业或个人都将被置于各种不同类型的金融服务中。与企业或者个人的金融自足率无关,只与履约能力和履约信用相关。金融将涉及企业经营、个人生活各个层面。

电力市场每年的交易量达到5万亿规模,电力的投资每年也是万亿级别,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特别配售电已经开始市场化运营的行业背景下,将金融和资本接入到电力市场,为电力市场服务,使电力市场更加活跃、健康、完善以及获得快速发展,供应链金融被认为是重要的方式。

首先,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依托于真实的交易,为产业链上游供应商或下游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其次在电力行业中的发电公司是典型核心企业,其上游主要有两类供应商,一是燃料供应商,二是物资供应商。发电公司的下游是售电公司,类似核心企业的经销商。国家电网类似物流企业,运输的商品是电力。按照这样的逻辑分析,电力这个行业具有供应链的典型特征,具备明确的上、下游企业,完全可以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在售电侧市场的业务场景中,售电公司从发电企业和其他大型售电企业购电时需要交付预付款、保证金等预付款项。但是,售电公司多数是中小型企业,这样在交易过程中往往就会产生预付款项的资金压力,那么供应链金融服务就可以根据这个场景切入,进而提供场景化的金融服务。继续向下延伸,售电公司的下游,一些企业或小区物业等可能会有一定的购电赊销,从而产生账期,这样还可以把下游场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也嵌入进去。进一步延伸,可面向普通居民,提供居民电费账单融资等形式的电力消费金融服务。

从电力全产业链来看,上游发电环节和下游售电环节,都存在以核心企业为纽带的能源供应链条。上游以发电企业为中心电煤供应链、下游以电网企业为核心电力供应链。围绕电煤交易和电能交易,展开供应链投融资服务。

◆发电侧供应链融资服务

一般燃料供应企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与发电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大型煤炭企业,另一种是煤炭经销商和电力燃料供应公司。一般大型煤炭企业资金较为充裕,而煤炭经销企业及电力燃料供应企业一般是中小型企业。由于此类公司上游面对的是较为强势的煤炭生产企业,对其的账期较短,下游是较为强势的电力企业,燃料公司实际上为电厂垫付煤款的时间可能长达3个月,而如果随着公司业务量的扩大,公司自有资金显然无法满足业务的需求,甚至还要欠付供应商的部分煤款。为了在激烈的电煤采供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公司必须不断扩大业务量,争取更多的供应商,从而加大信用销售的力度,必然需要大量的融资需求。

针对电煤供应商和设备供应企业可提供融资服务。融资方式包括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预付款和应收款质押融资等多种融资模式。

◆售电侧供应链融资服务

售电业务的价值不仅是售电,可以对电力消费端提供一种金融服务。以电能作为投资标的,为企业供应链融资。能预测到未来大部分售电公司的商业模式,可以在基于峰谷平、电价差的电力交易经营基础上,展开电力金融业务。电力金融参与主体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电力服务消费方(用电企业作为融资需求方);二是电子商务平台(电力交易平台);三是售电企业(委托方);四是金融机构或担保机构(金融服务受托方)。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电力购销交易信息和金融服务信息。通过平台实现售电交易和金融服务计价,并且实现电力交易监管和履约监管。售电企业利用电力交易平台提供的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构建完整电力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构建多方参与的电煤、售电交易服务平台。

2)整合电力融资资源和金融服务资源,并通过平台进行信息连接。

3)定义风险评估模型和风险控制体系。

4)自建和连接互联网金融合作基金,基于售电平台展开电力金融经营。

5)企业用电大数据分析,形成电力金融风险定价模型。

另外,无论是发电侧、输电侧、配售侧都具有资产密集型特点。电力设备投资规模庞大。尤其是随着能源互联网、以及新能源的发展,电力设备将是持续的投资热点。围绕着电力设备生产、供应、安装、运维,已经形成庞大的产业链。以电力设备消费企业为核心的电力设备供应链金融,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电力金融衍生工具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形成市场化的电力价格形成机制。通过市场价格来自动调节电力生产与消费,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电力市场化交易需要配套金融服务工具来活跃市场,以及平抑市场参与主体的风险。一方面,电力作为最广泛的基础能源,必然成为各路资本的投资、投机的标的资产;另一方面,无论是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用电企业都需要用到金融对冲工具,平抑市场电价的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依托电力交易市场,设计、发行、运营电力金融衍生工具,会成为未来市场的新热点。

电力商品不能存储(当前蓄能技术效率过低),电力交易天然具有期货(以及现货远期)的特点。电力交易标的主要是现货远期合约,以及期货合约。电力传输(商品物流)受制于电网的输、变、配能力,可以预见该能力未来也将从计划性调度变为市场化调度,成为可竞价的商品(服务)。以电力交易合约和电力传输服务协议作为标的资产,予以证券化,进行金融衍生工具创造,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多样化的避险和投资工具。从避险、投资(投机)两个方面考虑,可以有以下几种:

1)发电投资避险工具:发电厂投资十分巨大,投资回收周期也较长,产能动态调节能力弱。可以通过发行购电期权方式,来对冲投资风险。

2)发电计划避险工具:火力发电面临电煤市场价格波动和电价市场波动。可通过电煤和电力互换合约,规避发电计划风险,平抑电煤和电价差风险。

3)输电能力避险工具:购售电合约受制于输电能力,尤其是跨区购售电合约。因此购售方可以通过输电能力合约期权,对冲电力的交割风险。

4)用电计划避险工具:用电企业生产计划和成本控制,可能受到电力市场价格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规避电力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通过用电期权,可以规避和控制风险。

5)市场电价避险工具:针对电力市场投资和投机者,展开电力期权交易,平抑市场电价。

6)售电坏账清理工具:对于后付费用电市场,必然存在大量的坏账。售电主体多元化后,部分售电主体可能没有能力处理和消融坏账损失。电费账单也可以证券化,分级打包,并定价,通过市场手段集中处理和消融坏账。


四、能效、安全、服务

能效、安全、服务是电力行业永恒不变的话题。在能源技术没有出现革命性进步之前,电力是普遍接受度最高的稀缺资源。电力能效是共同且长期追求的目标;安全是用电之本,也是行业底线;电力是同质化商品,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服务。数字化时代,电力行业所有商业模式和产品服务的创新都需要围绕管理能效、保障安全、增强服务能力三个方面展开。

◆能效管理

电力行业能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环节:发电能效、输送配能效以及用电能效。其中,发电能效受电煤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发电技术(含新能源)影响;输送配能效受电网运营效率、输变配技术影响;用电能效受售电力市场配置效率、电气设备技术影响。分别对应数字化发电、数字化电网、数字化用电三个专题。以下以数字化用电为例,说明电力能效管理服务:

1)电气设备用电监控和优化:企业用电能效需要进行专业的管理。此类专业管理资源尚未形成可共享的市场资源。依托售电服务平台,整合针对企业电气设备的能效咨询、用电设计、用电监控和管理服务。通过有偿提供专业服务,为企业节能,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2)电价与生产计划排程:传统ERP软件在生产排程方面主要考虑原材料、人力、设备、工艺等,却没有考虑能源。电价市场化后,电价作为生产成本中的可变要素,被企业所重视。企业生产计划必须考虑电价波动因素,需要将电价市场信息和电价预测能力,并入用电企业ERP系统中。

◆安全管理

在发电侧、输送配侧可以集中进行安全管理,所以发展已相对成熟。由于用电侧比较分散,用电企业的电力安全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借助用电服务平台,为用电企业提供用电安全咨询、安全监管、安全控制、安全教育的服务。通过专业公司和团队有偿提供,加强企业用电安全管理。

1)企业用电安全验收:依托平台为专业服务公司提供中介服务。

2)企业用电安全培训:依托平台为企业提供在线教育、培训、认证服务。

◆电力服务

传统电力服务,主要侧重于提供优质及高效的电能。在数字化时代,按照长尾理论,电力服务可以向周边进行扩展延伸。依托电力,除了可以提供能效、安全管理服务、以及金融服务外,还可依托数据挖掘技术,为企业提供有偿的商业情报(信息)服务。以下举例说明:

1)企业信用评估

传统企业信用评价主要是看履约信誉和偿债能力评估。正常来说企业偿债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相关联,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相关联,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企业的电力耗用相关联。因此,企业购电合约履约情况以及企业用电情况,可以作为企业信用评估的重要参考数据。

2)行业发展评估

在不同时期,不同行业发展是不均衡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不同产业之间呈现动态均衡的特点,各行业之间周期性轮动明显。基于行业用电信息,可以反馈不同行业的发展景气度,作为行业投资决策的依据。

3)设备经济能耗评估

单独追求能耗不符合市场规律,需要规避省电不省钱的陷阱。企业电气设备需要追求经济能耗。不同企业设备使用频率不一样,需要个性化、差异化的评估经济能耗。只有基于长期的用电数据监控,才能准确的评估。该信息可以作为企业设备购置、更新,以及设备制造商设计的决策依据。


五、产品与服务创新建议

“电力+互联网”本质是基于电力生态链,实现产业的全数字化管理,并依托电力数字信息衍生出更多创新产品与服务。在企业级市场,潜力最大的部分是跨企业的产业链连接地带。传统企业信息化侧重企业内部管理,互联网化后,企业外部生态的信息化将是各方鏖战的主战场。产品和服务创新重点,要突破单一企业内部管理,面向全产业链。具体概括以下三个方向:

◆产品链企业之间的信息对接

建立产品链服务平台,整合发电、输送配、用电企业。打通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送链路,减少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产业链信息连接,需要核心企业运营或者第三方运营,服务于整个产业链。产业链服务平台的价值原则和传统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有本质的不同,利益点不在于单个企业自身业务,而是对整个产业链价值的挖掘。例如,电力交易市场与用电企业管理系统对接、发电计划和产能和输送配能力对接、电厂发电计划和企业用电计划对接等,发掘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潜能。

◆电力产品、服务与其他产业对接

围绕电力,但是不仅仅局限于电力。比如电力+金融,电力+咨询,电力+教育,电力+通讯、电力+设备制造等。通过构建以电力为核心的平台,聚合金融、用电咨询、产业投资咨询、电力安全教育、电力通讯、设备能效管理等资源。通过平台枢纽,为企业提供除电力以外的其他服务,实现跨产业链的连接。

◆数字信息价值发掘

业务过程中的数字信息,不仅可以服务业务过程本身,所包含的信息可以再利用,服务其他行业。利用采集的数字信息,挖掘隐形价值,为其他行业提供有偿的信息服务,作为新的价值增长点。其中,企业用电数据信息量巨大,可挖掘潜力最大。


消费级市场篇

一、用户与电力

互联网最大特点是突破地域和空间限制,以极低的成本快速连接人和物。在电力消费市场,用户体量庞大。现在社会几乎人人都需要电,生活无时不刻都和电力发生联系。电力天然具有用户聚合的属性。电和人最原始的接触点有三个,用电场景、付费场景、服务咨询场景。

用电场景

用电场景是设备完成的,设备直接用电,人和电是间接关系,关系体现为电力和设备连接、设备和人连接。电和人是单一的,设备是多样化,因此需要物联平台连接设备,然后对接人和电。通过平台,电力用户将所需的设备进行注册和联网,接入平台,通过平台控制电的使用,管理设备能耗和安全。

目前大部分用电设备都具有私有属性,设备所有者承担电力耗用,与使用者无关。物(设备)联网后,将会发生改变。部分设备将具有公有属性,设备在多用户之间共享,由使用者承担电费的耗用。一方面,可以推动共享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也为公共基础设施节能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 付费场景

用电付费场景是人和电(供电方)的直接连接,存在紧密的触点。目前已经有相关产品以用户付费场景为依托,建立用户聚合平台,展开其他服务的扩展。如国网的电易宝。

由债权债务关系,自动形成人与平台的主动对接,可以用极低的成本,短时间聚合大量的用户资源。电易宝产品发布以来,用户数很快突破5亿。距测算互联网公司忠实用户平均培育成本为70元左右,5亿用户的市场价值为350亿元。依托付费场景,实现用户聚合,是电力侧互联网应用的天然优势,不弱于通讯、金融和政府等大众服务型应用。聚合用户只是第一步,粘合用户,并依托用户群开拓更丰富的产品服务,创造价值才是关键。

服务咨询场景

传统用电服务咨询主要依赖热线电话,未来将逐步从通讯网转移到互联网。服务咨询场景也是用户和电(供电方)的直接连接,但是频度和概率低,当前人工服务为主,未来需要借助AI技术降低服务成本。目前的用电服务咨询场景范围有限,仅涉及供电义务和权益,不含涉及第三方参与的其他涉电服务,线下服务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平台与服务聚合

互联网可以加任何东西,只要它被服务化;任何东西都可以加互联网,只要它愿意被服务化。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宣言。平台是“互联网+X”实现的依托,连接用户、聚合服务。以电力为核心元素的平台,连接用户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重点任务是有效聚合服务,提高用户粘度,创建价值。

基础服务

任何平台都需要一种基础服务作为支撑,逐步辐射其他领域服务,例如,支付宝是支付服务为支撑,微信是社交通讯服务为支撑,360是安全服务为支撑,知乎是知识服务为支撑,豆瓣是文娱评论服务为支撑等。显然,电力行业平台以供电与缴费服务为其基础服务,需要依托这些服务黏着其他服务。

但是供电和缴费服务存在天然的弱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频度低

供电服务和用电缴费,在日常生活中不频繁,基础服务不具有使用频度上的粘性。微信和支付宝类比,支付宝在使用频度上天然不及微信,因此支付宝需要使用很多方法增加用户使用频度。比如养鸡、打卡送券、种树等。微信则不需过度关注这个问题。

2)用户消费少

生活离不开电,但是居民户电费并不高,除用电大户外,大部分居民用户月均不超过200元,在居民生活消费总支出中占比很低,甚至不及移动通讯费。围绕居民电费展开的衍生服务粘度不足,因此比较难在电费账单上展开有吸引力的创新,空间也极其有限。因此消费转移,扩大用户的消费流量是关键。

3)参与主体是家庭户而非个人

居民用电的付费主体是家庭户,不是个人。对家庭来说,用户具有排他性。一个人使用,某种程度上阻止了其他家庭成员。平台用户是户而非个人,平台只能提供以家庭户为主体的服务,难以开发针对个人为主体的服务。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服务创新,延展空间被压缩。需要寻找策略将户用户变成个人用户,通过利益驱动手段,让家庭户成员均成为用户,扩大用户群。

4)愉悦感缺乏

居民用电后付费模式下,通过付款场景聚合的用户,是由债务触发的用户连接,天然缺乏愉悦感。需要加强用户的娱乐性体验。因此需要有用户注意力转移、心理补偿方面的手段,比如将电费账单转变成其他义务,或者给与不涉及实际利益的虚拟价值反馈。

5)获得感不足

电的作用很大,但是属于无形商品,价值需要设备载体实现。用户对电产生的消费获得感基本上被设备带走。加之电主要是后付费模式,电费支付义务和电力消费不同步,消费获得感不及时,也不具体,会严重影响用户的愉悦感,需要对用户进行获得感迁移。同样以支付宝为例,消费或者偿还花吧,会增加用户绿色能量,签名种树,绿化沙漠,给以用户一定的心理获得感。

◆ 延伸服务聚合

基础服务只是平台聚合根,最终价值需要在延伸服务上实现。通过在服务上寻找锚点挂接其他服务,逐步展开,不断丰富。以下用金融服务为例。

用户付费服务和金融服务具有天然的粘合关系,但是由于大部分用户电费账单金额较小,支出占比较小,粘度不够。纯粹的金融理财服务不足以产生强的用户吸附力,需要附加与电力相关的其他要素,设计一个类金融或半金融的挂接层(过渡层),然后发展一般的金融理财服务,类似电插板原理,扩展插口。

电力设施金融服务:将电力行业部分融资需求,直接和平台对接,一方面减少电力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直接让利电力用户。

节能减排众筹服务:将电力环保减排设施建设部分建设成本(象征性),向附近居民众筹,象征意义大于金融投资意义。

碳交易基金服务:成立碳交易基金,用户以基金的方式参与碳排放交易。环保参与意义大于金融投资意义。

电价电煤对冲基金:针对电煤和电力市场化交易,建立对冲基金。普通用户以基金的方式参与电煤和电力市场化交易。

直购电协议众筹:以众筹基金的方式,让普通用户参与电力市场化竞价,享受市场化电价。

用电安全保险服务:针对用电安全的财产和人身保险服务,以半福利的方式开展。

上述方案共同点是弱化纯粹金融理财服务,先结合电力特征,做有特色,有吸引力的半金融服务。当用户粘和度和业务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再以此为依托,衍生一般化的金融理财服务。比如半福利性质的用电安全险,逐步扩展为一般的财产险和人身险。


三、服务触点与用户粘性

增加用户与平台的服务触点,扩大接触面积,同时持续释放胶水,增强用户粘性,是“互联网+”运营的日常工作。从电力行业消费级市场而言,无论是触点和粘性都存在天然的不足,需要扩展更多的服务触点,以及释放多样化的胶水。以下列举部分思路:

1)用电服务

传统的用电服务,主要侧重供电方面,包括检修信息查询,供电故障申报等,但是对于用户来说,价值有限,使用频率不高。对于家庭用户来说,主要涉及第三方涉电服务,比如户内电路故障、电器维修等,一般由物业承担。此类服务可以纳入到服务平台,以服务中介的方式来提供服务。

家庭电器物联网后,可以提供的增值服务更广泛,包括特定电器设备的远程停开机控制,电器能耗异常提醒,家庭用电负荷提示,家庭电器功率规划,以及电器商城等服务。

2)安全教育

用电、用火安全是家庭关注的内容。针对成人和儿童的家庭安全教育服务,可以增强粘性,提供参与感和用户愉悦感。

3)公益和慈善

公益和慈善方面主要包括:农网建设、村村通工程募捐;贫困地区电费一帮一;抗洪、抗旱自然灾害电力募捐;农村学校电费募捐;国家重点工程、环保工程用电募捐等。通过捐献电力的方式换取主题勋章,赢电费免单。以电力为元素的公益和慈善募捐可以实现与其他平台的差异性。虽然大部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是可以让用户获得参与感,以及增强平台娱乐性。

4)涉电游戏与竞赛

通过家庭能耗设计竞赛和排名,获取家庭电器使用情况,对能耗进行排名,以鼓励家庭环保节能。通过用电安全答题、家庭用电设计诊断、用电问题互助社区等,提高用户使用频度,增强粘度。


四、多重身份管理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如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储能技术的逐步推广,用户的身份逐步模糊,不仅仅是电力消费者,也是电力提供者。加入金融元素后,以及开放电力交易市场,用户还可能变成电力投资者。因此,需要对用户进行多重身份的管理。

用户多重身份的管理,关键是实现不同身份之间的对接,减少身份隔离,实现信息和价值的互通。光伏发电用户和居民用电用户之间可实现无缝对接。发电账单可以冲抵用电账单,发电账户可以以电的方式,在不同用户间的转移。发电账户电能可以按照电度储蓄和计息,以及电能在不同储能用户账户之间转移等。增强多重身份用户在不同身份之间的自由切换,以及对资金、能源账户的自由支配。

用户个体身份认同非常重要,如果出于方便管理的原因,将用户身份割裂,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平台必须保持用户个体身份的唯一性,用户认知的唯一性,消除一切业务身份不同而形成的壁垒。在平台上,实现不同服务之间用户流量的共享。

关于用户多重身份管理问题,在金融保险领域同样存在,分别通过示例来说明:

最早向大众普及信用卡的招商银行,为信用卡发行、运营建立了独立的管理体系和服务规则,储蓄借记卡服务和信用卡服务完全独立管理。早期系统,两种服务在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完全割裂,应用入口不统一,信息查询彼此隔离,用户无法同时查询和办理两种卡的业务。用户使用十分不方便,甚至反感。招商银行将一个完整的自然人物理分割成两个用户——储蓄卡用户,信用卡用户。当然现在的招行移动APP有了改进,但是仍然不彻底。访问入口统一了,但是信息和业务办理仍然是分割的。在这个问题上,民生银行显然做的更好,民生网上银行APP将两种业务聚合的很好。

面向大众的保险主要分为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从业务特性和管理体系来说,二者有很大区别。部分保险公司单独成立子公司,隔离两类业务,独立运营,例如太平保险集团,分为太平人寿公司、太平财险公司。车险属于财产保险,而意外和健康险属于人寿保险,用户只能分别办理和管理两类业务。深圳平安显然在这方面是做的更好,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对人寿保险、财产保险、一般储蓄、信用卡、贷款等业务服务和数据信息可以很好的聚合。


五、价值发现与创造

以上所述均是手段,不是目的。商业模式的设计、运营方案设计最终都要回到一个点上,那就是盈利模式。粘合用户、聚合服务、设计好内容、创造出玩法等都是手段,平台盈利才是最终目的。赚谁的钱(收益源头)、赚什么钱(收益点)、何时赚(回报时机)、怎么赚(盈利方式)、赚多少(预期规模),成熟的商业模式均需要准确的定位和预估。其中消费级市场的盈利模式分析最为复杂,花样最多,创新潜力最大。

收益源头

对于消费级市场而言,大众用电户针对电力的消费的需求弹性较小,消费总额较小,没有可挖掘的潜力;通过引流,实现涉电消费品在线经营,是一片红海,没有明显的竞争力;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和服务推广,具有优势,但是可挖掘的价值潜力有限;新能源汽车及分布式储能产品和服务推广,具有优势,未来潜力大,发展进程受制于技术和政策因素,比较被动。综合来看,大众用户本身难以成为平台收益的主要源头,需要寻找第三方作为收益源头。收益的主要源头,需要寻找第三方作为收益源头。

收益点

从用户身上发现隐形价值,并寻找第三方进行价值变现,是“互联网+”运营常见的模式。比如很多免费互联网应用,都是形式上的免费。运营商从用户身上发现,并获取未被觉察的价值,然后通过其他途径转换为收益。最常见是用户流量来换取广告收入。

用户的用电数据、用电设备的能效数据、用户的行为数据等等,对于个体用户而言基本没有太大实际意义,但是这些数据聚集起来,则具有较大的价值。采用匿名的方式获取用户信息,不会涉及用户隐私问题。

用户信息价值发掘和应用场景举例:

1)用电户的用电量和家庭消费水平成正比关系,效果比恩格尔系数更准确。而统计方面和信息获取比恩格尔系数更加便捷。家庭户消费能力信息,可以用于不同行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细分和客户精准定位。

2)用电户用电信息,可以反馈房屋空置率,区域居住人群密度,作为地产投资、商业服务投资的决策参考依据。

3)用电户家居电器及使用信息,可以反映家居电器的市场消费情况,作为家居电器市场营销决策依据。

4)用户家居使用和能耗信息,可以作为高能效电器研发的参考,寻找最佳的设备成本与节能平衡点。

5)用户电力使用曲线信息,可以分析不同人群作息规律和出行规律,为餐饮、娱乐、交通等行业提供经营峰值时段预估。

6)用电户开户和用电周期变化信息,可以反馈用户电器消费周期,为家居电器营销提供精准、且高密度的商机信息。

以上只是举例待发掘的数据潜力,信息的使用场景和利用方式有很多。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关联的第三方,进行价值变现。

收益规划

根据前面分析,消费级市场收益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下分别说明其收益回报周期特征:

1)涉电设备和服务收入

涉电设备和服务收入包括分布式光伏电站、分布式储能电站、汽车充电站、电器商城等咨询、设计、产品销售、安装、运维收入。受制于技术和政策,可作为长期战略经营,远期收益可观,短期收益有限。

2)用电服务自营(中介)收入

用电服务自营(中介)收入主要来自商户、家庭用电电路设计、安装、运维、电路电器故障维修等服务。部分可自运营,部分可用平台中介的方式来运营。业务量可观,利润薄,可以持续产生稳定收益。

3)消费理财金融服务收入

行业饱和,竞争优势不明显,需要培育和持续增强用户粘度。可以作为战略经营,需要放弃短期收益,稳定的用户流量和用户忠诚度后,才可以和同行业进行直接竞争。

4)信息咨询服务收入

线上获取和分析数据,线下以独立商业信息咨询的方式,通过提供商业情报,实现信息的变现。需要不断开发数据信息产品,并寻找使用价值最大化的消费方。收益潜力巨大,风险小,信息方案设计和消费方开发是持续成熟的过程,但是落地容易、玩法多样,前景广阔,无论短期和长期,都可以产生收益,甚至可能成为未来的主要收益。

5)外围产品和服务收入

电相对其他领域而言,是个严肃的主题,以电为主题,可以少量的开展智能电器、涉电工具和玩具等产品,以及社交、教育、广告服务,但是只能低密度投放,不作为重点业务,不作为主要收益来源。


六、产品与服务创新建议

消费级市场产品和服务创新,主要围绕“一个中心、两个方向”展开。

一个中心是指以用户为中心,使用各种方法和套路扩大和稳定用户群,增强用户粘度、提高用户的愉悦感和获得感,这是所有业务能够开展的必要前提,是需要持续培育滋养的中心任务。前文所述只是举例,具体方式和方法可以有更广阔的思路,但是原则相同。

两个方向是指以涉电业务和用户隐形价值变现为主要方向。一是围绕涉电业务,开展电力关联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维持核心竞争力和垄断优势,保持平台的电力特色。二是转移收益源头,将用户的隐形价值变现。用户直接消费可开发潜力太小,只有将收益源头转向第三方才有更广阔的空间。用户的隐形价值除了用电数据价值外,还可以有其他方面的扩展,取决于业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通往幸福之路

任何“互联网+”服务平台必须有其愿景和使命,该愿景和使命要在目标用户群中引起广泛的心理共鸣和价值认同。电力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都依赖于电力技术、电力服务的发展和创新。电能、环保、能效、经济、安全、便利等关键词都可以聚合成一个共同的根——幸福。

什么是幸福?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没有电,你一定不幸福。幸福电力生态的本质是让电力生产者、电力消费者都能够有愉悦的参与感,以及满满的获得感。构建幸福电力企业,服务幸福家庭,需要实现幸福的发电、幸福的供电、幸福的用电。

幸福的发电:上下游供给与需求信息更加透明化;产业链伙伴高度互信;业务管理和决策更轻松;生产环境更安全、更高效;经营风险更低;社会价值认同感更高等等。

幸福的供电:电力传输安全稳定;电力调度科学高效;电力资产运维高效,电力供需平衡、电力交易更活跃、用户服务满意度更高、电力附加值创造等等。

幸福的用电:涉电服务快速响应;涉电业务方便快捷;用电成本经济节省;节能环保直接参与;用电过程全透明化;智能用电科技贴身体验;群体中个性张显欲实现、家庭成员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连接、意外出现其他幸福体验等等。

愿景和使命是“互联网+”平台上一切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方向指南和衡量标尺。当确定愿景和使命后,要像宪法一样严格遵守,并在其指引下展开服务与运营创新。让世界更美好,让生活更幸福!


作者:GA黄金甲软件 喻凯



咨见 第六期

“咨见”专栏自2022年1月起推出,汇聚GA黄金甲软件咨询及实施专家团队智慧,解读最新政策,聚焦行业观点,分享优秀案例,输出数字企业、智慧能源方案及新兴科技研究等内容,形成“GA黄金甲咨询智库”,分享GA黄金甲专家们的智慧洞察,积累专业知识,谨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共同成长。

咨见 | 构建幸福电力生态网 —“电力+互联网”发展探析





网站首页
GA黄金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