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煤需要精准数据支撑 建议改革能源统计系统
- 时间:2014-12-12
- 来源:中电新闻网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了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任务,其中提出要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12月5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等17家国内外研究机构共同合作、启动的“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项目,开展了关于我国能源统计系统改革的研讨会。研究认为,在目前我国能源统计系统还较粗疏且不完善的情况下,控制煤炭消费的第一步是要了解全国及各地区的煤炭消费量和分布。
“能源的统计数据包含很多内容,一般来讲电、油、气的统计都比较完整、可靠。但是煤炭的生产企业众多,多样获得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的统计很难有准确可信的汇总和收集,导致煤炭的消费和生产统计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误差。”煤炭信息研究院研究员王庆一说,从供应和需求两个层面对全国及各省市煤炭消费统计差异进行分析,我们也发现这种统计误差越来越大。基于这种误差,在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政策研究中,对各省区域和全国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就很难把握,为此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项目组提出应对能源统计系统进行改革。
中央与地方要统一核算体系
分析认为,目前我国能源统计体系整体呈现出生产侧强、消费侧弱,传统能源统计强、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统计弱的结构性问题。随着中央提出能源革命战略,加强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等重要举措。未来的能源统计应重点加强能源 消费统计和可再生能源的统计,对能源统计制度的完善必须以满足加强能源生产、消费形势监测、研究,支撑能源管理工作为目标。
“由于我国市、地、县统计的能源数据比省一级统计的数据要高很多,而各个省统计的能源消费和生产总和也要比全国统计的能源消费和生产数据高许多,这种自下而上的统计系统误差很大,尤其是煤炭统计的数据。”王庆一说。
比如,2005年的统计中,2000年的煤炭消费在12.45亿吨标煤的基础上增加了7463万吨。而在2014年的统计中,2000年的煤炭消费实物量又增加了9091万吨。相较于2002年的统计数值14.45亿吨标煤,2000年的煤耗实物量相差了1.6554亿吨。
此外,2000年国家和地方统计之和,煤炭消费量有4.1%的误差。2012年这种误差达到24%,相差8.5亿吨。因此将全国和各省市的统计系统都纳入统一的核算体系,以统一能源统计和计量口径尤为重要。
细化能源平衡表改进统计指标体系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能源高级顾问杨富强认为,目前中国能源平衡表、分行业分品种的能源消费数据都是基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的统计,有些统计口径与能源领域通用口径不一致,容易造成误解。
例如我国交通业的能源消费与能源领域通用的交通运输用能口径存在巨大差异。
项目组建议,能源统计有关部门应根据能源统计数据,公布历年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口径的能源消费与能源通用口径之间的对照关系。其中,中国能源平衡表中,终端能源消费应扣除能源工业用能,将其单列。
而交通运输应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分出单列,并按各种运输方式调查统计。同时,平衡表中行业能源消费量应按产业活动分类统计,并开展民用煤专项调查统计。
此外,能源统计指标体系也需要细化改进。由于我国落实能源统计功能的指标缺失,指标设计粗疏,缺乏分析和预测,对应的经济和社会指标统计差额过大,导致能源统计时出现各种问题。以煤炭生产统计为例,我国目前只有产量一个方面的记录,而美国则包括煤炭可采储量、矿井和露天开采产量、煤矿数、煤炭工业职工数、矿井和露天矿劳动生产率、平均出矿价以及矿工平均小时工资等。
建立能源数据库提高数据发布频度
在《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2014~2020年)》报告中,其中一项战略任务是拓展能源领域国际合作,深化国际能源双边多边合作,建立区域性能源交易市场,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今年以来,我国在国际能源交流方面进步明显,但在数据公开和国际标准规范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项目组建议,我国应建立多功能国家能源数据库。目前国际上所说的能源数据库是指具有现代信息处理功能的能源统计分析系统。它的功能包括了能源经济、技术信息、能源供需状况及预测、能源政策和规划分析、能源指标国际比较等众多方面,此类数据库可为政府机构、企业、公众和国际组织提供信息服务。
其次,在完成统计数据后,为快速参与到全球能源改革中,应提高数据发布的频度,及时结合国际能源状况,从宏观的角度调整和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体系。
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告诉记者:“中国没有粗放发展的资本,也没有粗放发展的理由。我国的现代化应该是在守护环境底线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地发展。而如何严密的规划,则需要严格准确的统计数据来指导。”